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会动态 > 工作动态
革命者永远是年轻 一 专访长江支队在豫五位老战士
来源:官网    浏览:2954次     【字体:

    今年是新中国诞辰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入闽70周年。70年前,太行、太岳老解放区的三级领导机构成建制的4000多名地方干部和老八路,根据党中央命令,高举着毛主席親自命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这面鲜红大旗,渡过黄河,跨过长江,跋涉6000余里,途经晋、冀、苏、皖、沪、浙、赣、闽等省市,抵达战争硝烟还末散去的东南边疆福建,在中共福建省委、省人民政府和福建军区领导下,与三野十兵团等共同接管了福建,建立起新生红色政权。

    弹指一挥间,70年过去了,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和福建人民共同奋斗努力下,福建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长江支队前辈们为第二故乡的福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当年意气奋发,毅然舍家报国的热血男女今安在?

    在全国上下激情满怀隆重庆祝新中国诞辰70周年之际,我们这些长江支队的后辈们,分外想念我们的前辈,热切地想为那些远在外省健在的老前辈们送去親人般的慰问和探望。

  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带着长江支队研究会和李榕会长的郑重而深情地嘱托,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专程奔赴河南郑州市,看望了健在的102岁郭人健,90岁郭玉瑞、96岁刘玉珍、92岁粟秀琴和94岁张国华等5位老前辈。

 

    (一)看望郭人健

 

    十月二十七日抵达郑州已近中午,我们怱怱放下行李,就赶忙去找品牌蛋糕店订生日蛋糕。因为临行前,李榕会长叮嘱,十月是郭人健前辈的生日。赶到店里说明来意,可是店负责人很无奈地告诉我们,由于订单需提前一天下单,无法在下午二时提供生日蛋糕。但在听了李谦理事介绍定制蛋糕的背景:从福建专程赶来,是要慰问当年南下的102岁老革命的情况后,这位九零后的小姑娘肃然起敬,很感动地说:太了不起了。我们马上加班,在下午二点前一定烘焙制作好你们定制的蛋糕。

    下午二时半,我们一行在长江支队二代,河南郑州长江支队联谊会任兰萍的陪同下,踏入郭人健老前辈的家, 郭老与他太太庞芝芳(原华东随军服务团)脖子上挂着党中央颁发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勲章,已经在客厅里等候了。我们尊敬地送上福建省长江支队研究会领导的问候、刚出版的《长江支队英烈传》、福建长江支队专门为老同志们定制的纪念徽章,并为郭老敬献上插满生日蜡烛的定制蛋糕。


    郭人健老前辈十分激动,连声说:谢谢福建长江支队研究会,谢谢你们惦记得我,大老远专门从福建来慰问,还为我过了这么有意义的生日。我们说,十月是祖国70周年大庆,又是郭老102岁生日。真是双喜临门,可喜可贺。我们受会领导和全体长江支队二代的委托,向您表示衷心的祝福。前不久,福建省委副书记王宁代表省委书记于书记出席福建省长江支队入闽70周年纪念大会时,充满深情地指出,长江支队是福建解放、建设、改革进程的开拓者、建设者和先行者。福建人民永远记得长江支队4000多名老同志作出的巨大牺牲和奉献。这其中也包括了郭老这些早年在福建,后来根据中央调令又奔赴祖国重点建设战线的郭老这一批长江支队老同志们。


    郭老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谈起解放初期,他作为福建寿宁第一任县委书记兼武装部政委,在寿宁的剿匪斗争往事。他还与我们分享了一段难忘的回忆:上世纪未,他与老伴应邀回寿宁。许多当年的土改老队员自发摆上家宴,点燃爆竹欢迎。刚好遇上时任福建省长习近平同志在寿宁检查工作,闻听鞭炮声,并听工作人员介绍原由后,专门来到现场中,与他见面握手,并说你是长江支队的老同志,又是寿宁第一任县委书记,为寿宁解放与建设做出奉献。你们长江支队在福建各地都作出了巨大奉献,很不简单。使他与在场的土改队老同志们十分感动,铭记至今。郭人健激动地说,这不仅对我个人的表扬,更是对整个长江支队的赞扬与历史肯定。有总书记这句话,我觉得做为当年长江支队一名战士,非常光荣。

    不知不觉,与郭老交谈了近三个小时,郭老依然精神抖擞,不见半点倦意。已近黄昏,为了不过多地打扰这位长江支队百岁老人的休息,我们婉言谢绝了郭老与夫人的热情挽留,离开了郭老不大但简洁的家。

 

    (二)看望郭玉瑞、刘玉珍、栗秀琴和张国华

 

    次日,我们又在河南省长江支队联谊会任兰萍、武胜平等二代的陪同下,看望了分住在郑州不同区域的郭玉瑞、刘玉珍、栗秀琴和张国华老前辈。每到一处,我们都送上福建长江支队研究会领导真挚问候和节日祝福、专制的纪念徽章、《长江支队英烈传》。

    老前辈们非常高兴。听说福建省长支队研究会专程派人来看望慰问她们,都激动地睡不着觉,早早就起来等候我们的到来。

 每到一处,我们见到老前辈,看着她们热情的目光,总会情不自禁地与她

们紧紧拥抱;拉着老前辈们经历风霜、满是沟坎的手,想像她们当年青春的模样、与我们的父母辈一样,曾经经历了多少的风雨艰辛!


    90岁的郭玉瑞老人,记忆力惊人。她不仅谈起许多在解放初期在福建许多往事,还拿出保存的照像本,一一指出当年每一张照片的拍摄时间、地点和人名。前些年,她还一直是郑州老年歌咏队的成员。在我们的掌声节拍里,她声情并茂、一字不拉地唱完《我和我的祖国》。


    在96岁的刘玉珍家里,老人一手拉着李谦,一手拉着张琳,左右端详,久久不放手。反复说着一句话:谢谢你们来看我。住下来,我家有地方,住在我家不要走。

    照顾老人的保姆告诉我们,老人难得今天这么高兴。搂着老人,握着她的手,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长江支队老一辈对我们长江二代的真挚情感。


    92岁的栗秀琴老人与老伴,上世纪70年代才调动到郑州直至离休。她与福建长江支队共事的老同志建立起深厚的战友情谊。她向我们说起许多已逝世的江支队老前辈的动人事迹。



她的儿子武胜平还向我们出示了他父亲留下的一本详细记录长江支队在河北武安和苏州整训经历和多位领导人讲话的珍贵笔记本。小心翼翼地翻看这本经历70年风雨的笔记本,当年那些风华正茂的长江支队战士们身躯,仿佛就浮现在眼前。我们专门向武胜平借阅这本册子,带回福建影印,打算作为今后筹划长江支队史迹陈列馆的陈列品。


    94岁的张国华老人和也是长江支队老伴(已去世),一直居住在60年代的老国有企业宿舍区,条件很简陋。走进她家昏暗的小客厅,看看墙上的那些老照片、奖状。最醒目是一只跟随她和老伴从南到北,擦拭铮亮的旧皮箱。我们都有些诧异她目前的居住条件。但与她交谈中,却没有听到老人的一句怨言。她说的多是长江支队老同志们友谊,在福建的经历,也希望我们多讲讲福建和长江支队的现状,多了解长江支队研究会的活动。我们把长江支队艺术团创作演出的《谷文昌》《永远的长江支队》等许多节目的照片和获奖报道从手机上打开,翻阅给她看,老人看得非常高兴。并一再嘱咐我们把她的感谢带回福建,带给长江支队研究会,带给长江支队老同志。

    临别时,她坚决执意要把我们送下楼,走出老远,回头还能望见张国华老人佇立目送我们。


    回来的路上,我们在想,我们长江二代、三代们,应该更好地向老一辈学习,把长江支队宣传的更好些,奉献的更多些,牢记并提升福建省长江支队这这块红色品牌,让长江支队这面旗帜永远鲜艳,永远飘扬下去,不辜负老一辈对我们的嘱托与期望,这就是最好的不忘初心。

                    撰稿:李谦 张琳 摄影:王晓萌

                       2019年11月18日

 

 

      
  • Copyright © 2016-2022 福建省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历史研究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12967号-1
  • 技术支持:海峡四度     联系电话:0591-87800127

  • 网站二维码

  • 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