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研究会动态 > 工作动态
长江支队:回望八闽改革路 展现辉煌壮志情
来源:官网    浏览:894次     【字体:

长江支队:回望八闽改革路 展现辉煌壮志情

由北方一路南下的初冬寒潮,使福州的气温骤降。但并没有挡住人们周末去聆听讲座的匆匆步伐。


     2023年11月11日上午,省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内,福建省社科联与福建省图书馆联合举办的第772期“东南讲坛”,座无虚席,暖流涌动。来自省长江支队历史研究会部分会员、共建单位代表及社会听众,汇聚讲堂。认真聆听了由东南竞争力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长江支队史料编撰委员会主任王小萌题为:《长江支队: 回望八闽改革路》的专题讲座。听众们游历了一段红色传奇的空间,沐浴了一场红色精神的洗礼。

在近两个小时的讲课中,王小萌既宏观地概述长江支队诞生的解放战争大背景和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关于党的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的战略部署。又从被习近平总书记誉为“时代楷模”的长江支队干部谷文昌,以及谷文昌战友们动人事迹娓娓道来。声情并茂地向大家讲述了由党中央毛主席命名,从太行、太岳老解放区成建制选拔抽调组建的4700多位优秀干部,长途跋涉6000余里,跨经8个省市来到福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是一支什么样的队伍?他们为什么来?肩负着什么使命?有着怎样的红色传奇经历?他们在八闽大地上做出了什么卓越贡献?让福建人民永远怀念和铭记着他们?

穿越74年的时光隧道,王小萌运用大量珍贵的历史记载、影像、手迹、文物图片、报刊纪实,织节编章,经纬相辅。真实地回顾了长江支队老一辈人披荆斩棘,进军福建,剿匪建政,经济建设,上层建筑等多方面所建树的丰功伟绩。生动的反映了长江支队老一辈人,奉献青春热血,乃至牺牲生命,在八闽大地上谱写下的壮丽诗篇。历史用如椽巨笔,雄健地镌刻下长江支队的行行印迹。

长江支队,这支英雄的队伍,无愧于福建省委负责同志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郑重委托,代表中共福建省委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入闽70周年纪念大会上,给予长江支队的崇高评价:长江支队是福建解放、建设、改革时期的先驱者、开拓者、参与者。


      长江支队与福建人民共同奋斗,居丰功而不傲,筑伟绩而不诩,实干内敛,广受赞誉。“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福建人民的口碑就是最好的丰碑。 长江支队不仅在八闽大地的山山水水,也在福建人民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足迹。


长江支队这一代革命家,绝大多数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的身影,没有在我们眼前黯淡;回声,没有从历史天空消失;他们所开拓的道路,延续前行向着远方。

距今1400多年前,有位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同被列入“初唐四大家”之一,去世后被唐太宗追封为礼部尚书,入葬皇陵的著名文学家、诗人、大书法家虞世南写过一首题为“蝉”的五言绝句。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响亮不绝的声音从挺拔疏朗的高大梧桐间传出。因为在高处,蝉的声音传得很远,并非是凭借秋风的吹捧。

    正如曹丕在《典论·论文》述中所论,“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虞世南诗的后二句:“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用在品格高尚,无私无畏的长江支队老一辈人先行者身上,是再贴切不过。在他们身上,完美地体现了真正的共产党员的魅力和力量。

      仰望万里浩瀚星空,俯瞰奔流不息闽江。在长江支队老一辈人的身上,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一种什么样的担当,一种什么样的道德襟怀?长江支队老一辈革命者用他们走过的路告诉了我们答案。这就是“坚决听党话,坚定跟党走。”这就是我们要坚守崇尚、继承传承、发扬光大的长江支队精神。

       在讲课即将结束时,大屏幕上播放出97岁高龄的长江支队前辈酒玉琳在今年“七一”,接受长江支队历史研究会会长张琳看望祝福时,身穿长江支队红色T恤,胸前佩着闪亮的党徽,炯炯有神、铿锵有力讲话的实时录像:“牢记五个永远不忘。永远不忘中国共产党;永远不忘毛主席;永远不忘太行山上的八路军;永远不忘老解放区的人民;永远不忘响应党中央、毛主席伟大号召,随军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

     顿时,偌大的报告厅里,所有听众不约而同起立,经久不息的掌声一浪高过一浪,人们激动得久久不愿离去。



                     


     撰稿:王小萌

      
  • Copyright © 2016-2022 福建省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历史研究会 版权所有 闽ICP备16012967号-1
  • 技术支持:海峡四度     联系电话:0591-87800127

  • 网站二维码

  • 网站二维码